非標自動化設備制造先進企業
注重工作細節,提高服務品質
7*24小時服務熱線:
133-8393-1312

我國智能化升級仍面臨挑戰

發表時間:2022-08-01 15:59

因為在我國現代化起步較晚,技術積累相對性欠缺,信息化水平相對較低,我國制造業智能化更新面臨嚴峻的挑戰。

一是“兩化”結合的整體水平尚需進一步提升。中國地域間、領域間及其企業中間信息化管理發展不均衡,一些企業現在開始智能化探尋,但更多的企業尚處于電氣自動化、自動化技術乃至機械自動化環節,半自動化和人工生產制造在一些欠發達地區依然存在?!吨袊髽I貫標行業分析報告2015》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015年,在我國企業信息化應用水準相對較高的企業僅占14.6%,在綜合性集成化前提下完成跨企業業務協同和模式創新的只占3%,但尚未進行信息化管理的占有率卻達到40%。我國制造業全面實施智能化、數字化、智能化也有很長的路要走。


二是智能制造的前提技術實力相對來說較差。我國內、學、研整體的科技實力與美日歐等先進國家依然存在比較大差別,智能化的硬件軟件欠缺自主生產技術性,高端傳感器、電腦操作系統、關鍵零部件關鍵依靠進口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智能制造的高速發展。


三是智能制造生產方式尚處于初始階段。在我國企業長期性借助便宜勞動力成本產生成本低洼,習以為常在國際國內市場上拼價錢,造成價值鏈中低端鎖住,大部分企業應用智能產品取代人力的起步無力。目前,即便一些引進智能產品的企業,也僅停留在初中級運用環節,以智能制造融合顧客價值和運營模式的企業寥寥無幾,更沒有形成搭建智能制造體系的戰略思想和整體規劃。


四是智能制造規范、工業軟件、網絡安全底子薄。標準是產業鏈尤其是高新技術產業行業工業大國和商業巨頭的戰略要地,核心標準制定代表著把握行業競爭和價值分配的話語權?,F階段,法國不僅在中國及歐盟國家層面營銷推廣工業生產4.0標準化工作外,仍在國際標準化組織建立了與行業4.0有關的資詢工作組。在我國雖是制造大國,可是由中國核心制訂的加工制造業國家標準總數并不多,國際性中對中國標準的認同度也不高,中國在全球制造規范行業缺乏主導權及知名度。在工業軟件行業,全世界用以生命周期管理方法(PLM)的主流軟件主要是由德國西門子公司、英國PTC企業和法國達索公司研發的,我國在工業軟件開發層面缺乏自主產權,顯著處于劣勢。


五是高質量專業人才匱乏。從運營管理層面看來,在我國企業缺乏具備預見力的領軍人,以及在高水平的產品研發、市場拓展、財務會計等方面專業人才。從職工隊伍層面看來,在我國企業存有初中級技工多,高端技工少,傳統技工多,當代型技工少,單一技能的技工多,復合型的技工少狀況。職工綜合能力稍低,立即牽制了智能制造全面的應用和營銷推廣。但在戰略層面,涉及到智能制造標準制定、國際談判、相關法律法規等方面高端專業性人才也是很明顯的“薄弱點”。



原文鏈接:https://www.xianjichina.com/special/detail_513873.html

來源:賢集網版權歸原作者全部。

商業服務轉截請聯系創作者得到受權,非商用轉截請注明出處。

分享到: